淺析賈魯河大橋預應力箱梁張拉施工技術 |
日期:2017-10-13 9:26:32 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 瀏覽數(shù): |
1、工程概況
人文路跨賈魯河大橋位于人文路與賈魯河相交處,橋梁全長526.0m,全寬55m。其中主橋為整體式一幅橋,引橋橫向分為三幅橋,其中中幅橋為機動車橋,兩側邊幅橋為輔道橋。 該工程預制箱梁分布在中牟綠博園區(qū)跨賈魯河大橋引橋段,共4 聯(lián),分別為第一聯(lián)(0~3 軸)、第二聯(lián)(3~5 軸)、第三聯(lián)(8~11 軸)、第四聯(lián)(12~14 軸),共有149 片,預制箱梁分為28.49m、29.96m 兩種形式。預制箱梁梁高1.5m,頂板寬度2.5m,底板寬0.99m,頂板厚度15cm,伸縮縫一側厚40cm,其中在0、3、5、8 、11、14 軸處設有伸縮縫,伸縮縫一端預留伸縮縫預留槽。 2、預應力箱梁張拉 混凝土試件與梁體在相同外界條件下養(yǎng)護,混凝土試件經過試壓,達到設計強度100%方可進行箱梁預應力張拉。張拉前將張拉設備、儀表、設備和儀表校定結果、上報監(jiān)理工程師,監(jiān)理工程師認可后方可進行張拉,采用兩端張拉法,張拉時兩端同時施加預應力,保持同步張拉,并且張拉速度不宜太快,控制在每分鐘5Mpa 左右,張拉結果采用雙控法校核:即以張拉力控制張拉過程,以伸長值校核張拉結果。 2.1 選擇千斤頂 (1)預應力筋的張拉采用穿心式雙作用千斤頂,千斤頂?shù)念~定張拉力宜為所需張拉力的1.5 倍,且不得小于1.2 倍。與千斤頂配套使用的壓力表選用防振型產品,其最大讀數(shù)宜為張拉力的1.5~2.0 倍,標定精度應不低于1.0 級。張拉機具設備與錨具產品配套使用,并應在使用前進行校正、檢驗和標定。千斤頂和高壓油泵在使用前和使用中按規(guī)范要求進行標定,并繪制標定曲線,張拉時按標定曲線配套使用。 (2)標定方法,千斤頂校驗經監(jiān)理工程師同意后方可進行使用,校驗所選設備在國家認定的實驗機構或監(jiān)理工程師的中心試驗室進行校準。 2.2 預應力管道質量要求 (1)所有管道與管道間的連接及管道與喇叭管的連接應確保其密封性。 (2)所有預應力管道的定位必須準確牢固,嚴格按照施工圖中所示的鋼束大樣設置定位鋼筋,在直線段定位鋼筋的縱向間距不大于50cm,在曲線段定位鋼筋的縱向間距不大于30cm,每定位點的坐標安裝偏差不得大于1mm。 (3)管道軸線必須與錨板端面垂直。 (4)波紋管采用HDPE 塑料波紋管,波紋管在安裝前應除去端口處毛刺。 (5)在波紋管安裝后,每束鋼束的兩端安設灌漿孔,在相應區(qū)段管道曲線的最高點設置排氣管。 2.3 鋼鉸線、錨具等質量要求 (1)預制箱梁預應力鋼絞線采用1*7-15.2-1860-GB/T 5224-2003,公稱直徑為15.20mm,松弛率為2.5%,強度為1860Mpa 的低松弛鋼絞線。每批(不大于60t)鋼絞線都要有出廠合格證,并分批進行外觀檢測,力學性能試驗,驗收合格后方能使用。 (2)鋼絞線運抵工地后要放置在室內并防止銹蝕。當不能在室內放置時,必須離地30cm 放置,并采用防雨布覆蓋保護。 (3)鋼絞線的下料不得使用電焊或氧弧切割,應采用切割機冷割,且應使鋼絞線的切割面為一平面,以便在張拉時檢查斷絲。 (4)所需預應力錨具均為成套產品,每套錨具為含錨墊板、夾片、錨圈,加強螺旋筋等在內的定型產品。在施工前必須按規(guī)范要求對錨具的質量做抽檢試驗。 (5)在箱梁混凝土分段、分層澆筑開始直至初凝完成的時段內,要派專人對已安放在管道內的鋼束進行上、下、左、右擺動和旋鈕,以防止因管內少量滲漿造成卡住鋼絞線。 (6)預應力錨具應符合《預應力錨具、夾片和連接器》(GB/T14370-2007)的要求, 2.4 鋼絞線下料及穿束 (1)鋼絞線下料時根據(jù)設計要求的孔道長度、張拉端工作長度和錨固長度下料,張拉端的工作長度必須滿足設計圖紙要求。 (2)將鋼絞線卷放在自制的放線架中后,再將包裝鐵皮剪斷,抓住內圈鋼絞線一端,將鋼絞線緩緩拉開,根據(jù)設計計算長度下料。鋼絞線的下料用砂輪機切割,切口兩側要用20#鉛絲綁扎,以保證切口平整,以免松散。鋼絞線使用前應做除銹處理,所有預應力鋼材不許焊接。 (3)孔道檢查,穿束之前檢查所有波紋管及波紋管接頭處,確保波紋管的整體完整性及接頭處的密封性,防止?jié)仓䲡r混凝土漿液滲進管道,影響鋼絞線張拉。 (4)鋼絞線按長度和孔位編號,穿束時核對長度,對號穿入孔道,鋼絞線穿束采用穿束機。 (5)與波紋管相矛盾的普通鋼筋可適當調整位置或彎折。 2.5 張拉鋼絞線 (1)張拉方式 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100%方可張拉預應力束,張拉時應注意對稱進行;預應力鋼筋的張拉按對稱的原則從中間向兩邊張拉,每次張拉不少于兩束;預應力采用伸長量與張拉應力雙控,以張拉應力為主,伸長量實際值與理論值誤差應該控制在6%以內。每一截面的斷絲率不得大于該截面總鋼絲數(shù)的1%,并且每一鋼束 斷絲、滑絲的數(shù)量不得多于1 根,否則應換束重新張拉。 (2)構件檢查、清理 穿束前應檢查錨墊板和孔道的位置正確,灌漿孔和排氣孔應滿足施工要求,孔道內應暢通、無水分和雜物,并用壓縮空氣吹干,同時把錨具、墊板接觸處的板面上的焊渣、混凝土殘渣清除干凈。錨具墊板必須與鋼束軸線垂直,安裝千斤頂時必須保證錨圈孔支墊板中心嚴格對中,防止滑絲、斷絲等現(xiàn)象。錨具夾片及錨頭錐孔要保持清潔,嚴禁有金屬屑等雜物。 (3)鋼絞線穿束 對鋼絞線編號后,采用穿束機逐根將鋼絞線穿入孔道內。 (4)張拉程序 預應力張拉前用0.1σcon 預緊張拉一次,再開始測伸長量。張拉順序:0→初應力→0.2σcon→1.0σcon 設計噸位→持荷5 分鐘→錨固。當構件進行超張拉或計入錨圈口摩擦損失時,鋼筋中最大控制應力(千斤頂油泵上顯示的值)對鋼絲和鋼絞線不應超過0.8fpk。上式中σcon 為錨下控制應力,其設計值按照各橋設計圖紙要求進行控制。 (5)張拉操作 張拉準備 清理錨墊板和鋼絞線表面,安裝錨板、工作錨夾片、限位板;千斤頂安裝就位,并用擋板推緊工具錨夾片。安裝錨板要使其對中,夾片均勻打緊并使外露面平整一致,且外露尺寸不大于5mm,盡量減少夾片回縮量。安裝千斤頂時要使活塞上的工具錨的孔位與箱梁端部工作錨的孔位排列一致,工具錨夾片要經常保證清潔和良好的潤滑狀態(tài),以防夾片在退鍥時被卡死。 縱向預應力鋼束張拉 對于縱向預應力鋼束張拉提出如下要求:開始張拉之前應將所有鋼絞線尾端切割成一個平面或采用與鋼絞線顏色反差較大的顏料標注出一個平面,在任何步驟下量測引伸量均應量測該平面距錨墊板之間的距離,不得以油缸伸長量代替引伸量。 初始張拉 采用兩端張拉,施加10%σcon 的張拉應力,將預應力筋拉直,同時觀察有無滑絲現(xiàn)象。 ④張拉 采用逐級加壓的方法進行,記錄預應力筋從10%~20%σcon 時的張拉伸長值,作為0~σcon(即10%σcon)的推算伸長值。張拉過程中,根據(jù)確定的張拉級數(shù)及時記錄油表讀數(shù)和量測伸長值。 ⑤持荷 預應力筋張拉至con 后,持荷5min,量測伸長值并記錄。 ⑥錨固 張拉持荷5min 并保證預應力筋的張拉力至控制應力。測量、記錄預應力筋的延伸量,并核對實測值和理論計算值,其誤差應在±6%范圍內。張拉滿足要求后,千斤頂緩慢回油至零,錨具夾片受力錨固預應力筋。 3、結論與建議 鋼束張拉完畢后,嚴禁撞擊錨具和鋼絞線,鋼絞線剩余長度采用砂輪切割機切斷,外露鋼絞線長度不小于3cm,并用環(huán)氧樹脂水泥漿封錨。管道壓漿前用壓力水清除管道內雜物,預應力鋼束張拉完成后,應在48h 內進行管道壓漿,壓漿要求密實,以防止鋼絲銹蝕。采用砂輪機進行鋼絞線的切斷、切除,嚴禁采用電焊、氧焊等方式切斷、切除,嚴禁鋼絞線作電焊機導線用,且鋼絞線的位置應遠離電焊地區(qū)。需將張拉力與伸長值比較,校核。實際伸長量和理論量誤差不超過6%;兩端同時張拉時,兩端千斤頂升降壓、畫線標記、測伸長等工作應同步。 |
相關閱讀 |
上一條:市政道路工程軟土路基施工技術探析 下一條:滑模施工之水利邊坡 |